洞悉本質在不確定的世界預見未來
日記

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

你聽了道理,學了方法,也付出了努力,但還是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,問題出在哪裡?

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呢?

一言以蔽之:方向不對,努力白費。在發展之前,成長之初,搞清楚自己天生是哪塊料,無比重要。你要意識到一個事實,鐵杵能夠磨成針,但木柱就只能磨成牙籤,但只要放對了地方,鐵針牙籤都有用。

你有優點,必定也有缺點;你有長板,必定也有短板;你有擅長的地方,必定也有不擅長的地方。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,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。

一、我的長處是什麼

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,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。9到12個月後,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。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,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(可能兩三年),發現自己的長處。同時也能發現,哪些事情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,哪些方面自己則完全不擅長。

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,需要在以下幾方面採取行動:

首先,專注於你的長處,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。
其次,加強你的長處,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。
第三,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,並且加以克服。
第四,糾正你的不良習慣。

知道擅長什麼,然後順勢而為。所有你想盡辦法,用盡努力,而又未能達成的事情,原因幾乎都只有一個:那不是你擅長之事。

你不是全能,你要改變,就要先面對現實,接受現實。不接受自己,不面對現實,就無法改變自己。接受,永遠是改變的前提。承認自己無力,比承認自己有力,更需要力量;承認自己不適合,比承認自己適合,更加重要;承認自己普通,比承認自己優秀,更需要勇氣。

二、我的工作方式是什麼

首先要搞清楚的是,你是讀者型(習慣閱讀信息)還是聽者型(習慣聽取信息)的人。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——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。

三、我如何學習

有人靠寫來學習,有人在實幹中學習,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。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,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。

我們必須明確對自己的認知:我是在壓力下表現出色,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、可預測的工作環境?我是更適合當決策者,還是作為顧問?

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。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。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,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。明確自我,才能更好地與人合作,同時在學習中明確方向。

過去決定現在,現在決定未來。天賦才能的最終標準是什麼呢?三個字,分別是:快,樂,強。針對這3個字,你需要問自己3個問題:

1、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學就會的?
2、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做就開心的?
3、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做就有成績的?

不管怎麼樣,不要試圖改變自我,因為這樣不大可能成功。但是,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。

四、我的價值觀是什麼

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長處很少發生衝突。但是,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會與他的長處發生衝突。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、相當成功的事情,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。在這種情況下,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並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,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。什麼是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的事

五、我屬於何處

少數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於何處。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這點。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、工作方式、價值觀是什麼,才能夠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,或者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何處。

知道自己屬於何處,有了歸屬感,可使一個勤奮、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,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。

普通人的超能力

普通人身上可以開發和訓練得超越常人的能力有3個:專注力,學習力,表達力。 這也是普通人超越同齡人的取勝之道,你可以盡自己所能,把這3項能力練習到極致。要是暫時沒有方向,不妨沿這3個方向努力一把吧。

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,每個人都可以不普通。

與其最好,不如不同

找到自己的不同,並且,敢於與別人不同。做第一很難,做唯一卻很簡單。世界就是這樣,不是因為要做最好,所以選擇;而是因為你選擇了,所以才成為了最好。往往在你成為唯一的時候,你也同時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了。

請永遠記住,你不必在意在一百萬件事情上輸給一百萬種人,你只需要在意,在哪一件事情上,可以贏過全世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back to top